政府网站模板,政府网站管理系统,政府网站系统,政府网站源码
首  页 | 行业资讯 | 求购信息 | 企业风采 | 纸包技艺 | 产品推荐 | 会议展会 | 历史回顾 | 留言本
 位置: 华凝文化纸包装工业网 >> 行业资讯 >> 市场综述 >> 正文

裕同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下跌近50%。为什么说印刷大佬的跨界互搏,可能彻底改写产业格局?

作者:Admin   来源:华凝文化纸包装工业网   关注:890   时间:2018-04-27  

4月20日,圈内大佬裕同发布了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。与早先披露的业绩快报相比,年报主要财务指标略有调整,但幅度不大。

2017年,裕同实现营收69.48亿元,同比增长25.36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(简称“净利润”)9.32亿元,同比增长6.53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(简称“扣非净利润”)8.27亿元,同比下滑2.83%。

在“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”中,裕同以“实现了上市以来的良好开局”为2017年定性。只不过,这句话前面的定语:“在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情况下”,多少凸显了裕同心中若隐若现的成长焦虑。

裕同在印刷圈是毋庸置疑的龙头,放眼四顾,几乎看不到什么对手。它为什么还会有焦虑?

这或许与对行业形势的认知有关。裕同这样给2017年的印刷包装行业画像:随着产业整合的深入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、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、新型商业模式的涌现、环保风暴的不断加码和龙头企业间市场的相互渗透等因素影响,竞争格局趋于常态化和白恶化。

也就是说,即使贵为行业老大,裕同也远没有闲庭信步的从容,它对行业竞争的感受同大多数企业一样深刻,而又略带无奈。

在裕同提到的几个行业趋势中,有的不用多说,老板们都感同身受。如:产业整合、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环保风暴等。有的却很新颖,比如:龙头企业间市场的相互渗透。

这句话怎么理解?说白了,就是圈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大企业,已经不甘于在自己固有的优势业务和产品中做文章,而是想要到别人的地盘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
比如,做手机盒的裕同开始做烟包,做烟包的劲嘉、虎彩早已在做手机盒。再比如,裕同想做酒包,劲嘉想做酒包,东风还想做酒包,同一个茅台集团,跟三家印刷大佬似乎都有业务往来。

当几个圈内一顶一的高手,都瞄着同一个蛋糕,甚至同一块蛋糕的时候,要抢到手自然就不容易,你来我往间,焦虑也就在所难免。

问题是,各个大佬原本占据的都是印刷圈利润最丰厚的细分市场,为什么还非要相互渗透,到别人的地盘搞事情?

这事看似复杂,实则简单。说到底,只有一个原因。那就是——
增长的焦虑

对有追求的上市公司来说,尽可能保持持续、稳定的增长是一种刚需。因为没有增长就没有股价,没有股价就没有市值,没有市值就很难再融资。

然而,从近一两年的情况看,多家圈内上市企业,在既有优势业务范围内,都开始逼近增长的天花板。也就是说,增长不再容易。

前几天,发了篇《走过挑战“前所未有”的2016,烟包印刷曝最新成绩单:劲嘉最大、东风最赚、澳科大涨、贵联大跌,市场趋向何方?》,说的是烟包印刷企业的情况。

从整体上看,2017年,9家上市烟包印刷企业的表现还不错:实现营收117.94亿元,同比增长3.19%;净利润20.71亿元,同比增长7.35%。

而且,这样的业绩是建立在卷烟市场持续疲软基础上的。数据显示,自2014年达到5099.0万箱后,国内卷烟销售量欲振乏力:2015年同比下滑2.35%,2016年再度下滑5.62%。2017年出现微弱复苏,增幅也仅有0.82%。

我国卷烟销量的变化情况(单位:万箱)
在并不乐观的外部环境中,9家烟包印刷企业能够实现超出平均水平的增长,可圈可点。然而,下游行业的持续低迷也表明:烟包市场已经基本完成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。要在这样的市场中实现增长,主要推动力一般来自以并购为主的外延式扩张。

以东风为例,2017年其营收增幅达到19.67%,绝对值增加了4.61亿元,比大多数同行都要好。在增长的背后,最大的功臣是2016年收购的两家企业:广东凯文、湖南福瑞。2017年,这两家公司实现营收6.50亿元,比2016年的并表营收高出4.72亿元。

对劲嘉、澳科而言,并购也是其保持增长的重要手段。问题是,随着烟包市场集中度的快速提高,市场上的优质企业越来越少,并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。以并购促增长的外延式扩张,同样会遇到天花板。

对烟包印刷企业而言,如何保持稳定增长令人焦虑。对靠消费电子产品包装立足的裕同而言,问题同样存在。

实际上,裕同2017年的业绩并没有达到此前的预期。在2017年10月发布的三季报中,裕同曾预计全年净利润增幅在8%-18%之间,绝对值可达9.45亿-10.32亿元。然而,2017年结束不到10天,裕同便发布了修正公告,将净利润增长预期下调至5%-8%。

进入2018年,裕同的压力有增无减。一季报显示:今年1-3月,在营收同比增长16.18%的情况下,裕同的净利润下滑14.14%,降至1.39亿元;扣非净利润更是大跌49.99%,降至7919.23万元。而且,整个上半年的走势也不乐观,一季报给出的净利润预期是:下跌15%到30%。

作为印刷圈的龙头,裕同为什么也会遭遇成长的烦恼?一季报的解释是: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汇兑损失,以及纸张价格上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。

然而,正如有券商分析报告提到的,下游大客户销售偏弱拖累收入增长,同样不容忽视。很多老板都知道,苹果公司在裕同营收中的占比不小。

问题是,苹果公司2017年发布的iPhone 8、iPhone X销售量未达预期,对苹果产业链上很多企业都造成了冲击。

在裕同发布年报的同一天,另一家苹果产业链企业台积电也发布了2018年一季报:实现净利润约30.6亿美元,同比增长2.5%;二季度营收预计在78亿-79亿美元之间,均没有达到此前的市场预期。

有报道表示,台积电将业绩疲软归咎于一款“非常高端的智能手机”,引发全球对iPhone需求暴跌的讨论。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则估计,2018年第一季度,台积电在苹果相关产品方面的收入下降30%,而在第二季度则可能会下降50%。

如果这些分析靠谱,对同样深度嵌入苹果产业链的裕同来说,要保持持续增长,自然会有压力。
扩张的冲动

无论什么企业,如果过度依赖特定客户,就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。对置身“各领风骚三五年”的手机产业链的印刷同行来说,更是如此。

作为圈内大佬,裕同对此自然是洞若观火,并且早有防范和布局。比如,在其传统优势业务领域,用券商的话说,“一骑绝尘”的消费电子包装市场,裕同不断开疆拓土,在北美大客户之外,与华为、三星、小米、VIVO/OPPO等都建立了合作,这也成为其保持增长重要的“内生动力”。

然而,如果依然将筹码过度集中于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,显然无法解决问题。

过去几年,群雄逐鹿的手机产业无疑是印刷圈最为优质的下游客户行业之一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1年,我国手机产量尚只有11.33亿台,到2016年就已经达到20.58亿台,五年时间增长81.73%,增幅惊人。这直接推动了相关印刷企业的超常规发展。裕同在此期间的营收规模,便翻番有余。

手机行业的好日子在2017年似乎走到了尽头。当年,我国手机产量为19.22亿台,同比下滑6.61%。

进入2018年,跌势还在延续。今年一季度,我国手机产量下滑16.44%,降至4.16亿台;智能手机出货量,也出现了27.0%的深度下挫。以至于,有报道略显夸张地将手机行业称为“夕阳产业”。

我国手机产量的变化情况(单位:亿台)
面对手机市场的变化,裕同的应对之道是扩充产品线,加大对烟酒、大健康、化妆品包装市场的开发力度,明确表示,计划“通过自建产线、并购、合资等不同方式,以打造区域龙头为目标,逐步扩大市场份额。”

作为这一战略的落地,裕同于2017年12月收购烟包印刷企业武汉艾特20%股权,后增持至51%。今年1月,又宣布与江苏金之彩集团合资建设江苏高端环保包装项目,剑指洋河集团的酒包装业务。

对裕同而言,布局烟酒、大健康、化妆品包装市场,是化解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下行风险,谋求新的市场增长点的必然。只不过,裕同的扩张冲动,与几家烟包大佬突破天花板的努力不期而遇。
碰撞的可能

前面已说过,利润丰厚的烟包市场,已基本完成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,进一步整合的空间也越来越小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手握重金、又有追求的烟包印刷大佬,只有向外走才可能突破增长的极限。问题只是在于:它们走向哪里?

目前看来,大佬们的选项并不是很多。比如,在劲嘉的大包装战略中,电子包装和酒包装是其突破的重点。2017年年报显示,VIVO、魅族等手机品牌商,以及茅台、洋河等白酒企业,均已经成为劲嘉的客户。

靠烟包起家,又以大力度转型闻名的虎彩,近年来最大的增长点其实是:彩盒。2016年,虎彩来自彩盒的营收同比增长33.71%,达到5.32亿元,一举超过烟包成为其营收规模最大的产品。在虎彩列出的客户名单中,包括了:劲酒、沱牌舍得、洋酒Johnnie Walker 等酒厂,以及OPPO、VIVO、乐视、魅族等手机厂商。另外一家烟包大佬东风则在年报中表示,将进一步提升非烟标印刷包装业务能力。其控股子公司贵州西牛王在2017年实施了搬迁技改,新厂区“重点部署了非烟标印刷包装生产车间及对应的专业人员与设备”。未来,西牛王将重点依托贵州当地丰富的酒类、食品、药品生产企业,拓展“非烟标消费品印刷包装业务”。

将裕同、劲嘉、虎彩、东风几家大佬的战略选择放在一起,形势就很明朗了。归结起来其实就是裕同在年报中的精炼概括:龙头企业间市场的相互渗透。

各位老板说说:做手机盒的裕同开始做烟盒,做烟盒的劲嘉、虎彩开始做手机盒;同时,不管是做手机盒,做烟盒的,还都想做酒盒,不是相互渗透,又是什么呢?

所以,大佬就是大佬,对行业趋势的把握也胜人一筹。人家用12个字的概括,三好同学要用三四千字来解读。

当然了,这里面还有疑问:大佬们都觉得自己的活儿很难干了,其他企业为什么还要来插一脚?印刷市场那么大,大佬们为什么要相互渗透,而不是去更广阔的天地闯一闯?

原因同样并不复杂。电子包装和烟包大佬,占据的正是印刷圈利润最为丰厚的细分市场。当它们举目四望,寻找拓展空间时,首先看到的正是对方的地盘,因为只有这样的领域才能满足其对高利润的渴望。

想想就明白,如果毛利率超40%的烟包大佬,与毛利率不到20%的纸箱企业抢地盘,会有多大意义?

勉强能与电子包装、烟包比肩,工艺又比较接近的,还有酒包装、化妆品包装等少数产品。因此,尽管可能是无意,大佬们的选择还是无限趋同。

这就带来了一种可能,原本互无交集的大佬,有一天可能会正面竞争,正面碰撞。这对整个印刷圈会带来什么影响?

在大佬们各自的优势业务领域,影响或许并没有想象的大。因为无论是谁作为后来者,想要撼动对方的核心客户都不容易。竞争很有可能主要围绕各自市场的二三线客户展开,影响的是大佬们的增量,而非存量。

相反,在酒包装、化妆品包装等格局未定,总量不大,成长性又不是很高的细分市场,大佬们的入局,却可能彻底改变既有的竞争格局。尤其是对于原本偏安一隅的企业来说,在大佬们的挤压之下,或许会压力空前。

所谓:神仙打架,凡人遭殃,大体不过如此。当然了,如果市场形势进一步演变,大佬们之间的实力均衡被打破,未来出现“大吃大”,产品多元,营收数百亿的超级企业也不是没可能。

实际上,只有当一个行业开始出现大佬互博的时候,产业整合才算是真正开始。说到这里,三好同学越来越觉得,在大佬们跨界打劫的背后,是印刷圈暗流涌动的格局之变。这一轮产业格局改写的力度,或许远超想象,远非三好这样的见识和眼光所能把握。

所以,还是不说了,祝各位老板好运吧!

来源 :印刷企业家

公司介绍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版权声明
版权所有:上海华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s ©2006. All rights reserved